一场疫情,支付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不过有些小细节,对未来的支付发展或许有长远影响。
现象一、线下支付急剧下滑,线上交易上升
这是很多支付人所共知的现象,疫情影响之下,人们的外出活动受到限制,线下需求通过线上来满足成为了一个趋势。其中典型的包括餐饮外卖服务、线上买菜、电商购物。而娱乐方面,春节期间线上娱乐形势大好,包括游戏、棋牌的线上通道也加强,此时反洗钱压力也徒增。
现象二、商户主扫比例上升
据服务商反馈,整体交易数据下滑的情况下,商户主扫的比例有所上升。其现象主要是,大多数小微商户是二维码卡台形式收款,而疫情影响下,小微商户歇业,使得商户被扫比例下降。此外,大型零售商超多采用商户主扫模式,即使疫情影响,大型商超仍然需要保障市民基础的粮油供应,所以导致了这一支付比例上的浮动。
现象三、部分支付服务商开始卖口罩
"服务商是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的。"在三五年前,一位收单老手向小编吐槽道。
这反映的是当时服务商对于各家政策,谁优做谁的市场行为,费率对抗是非常直白也是异常残酷的比拼。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支付服务商对市场政策的敏感度,以及强大的求生欲。
而疫情期间,这好像不是一个贬义。支付人们发现,许多支付服务商在朋友圈卖起了口罩、消毒液。其实很多支付服务商是一种经销商的存在,发现市场需求,并满足之,这一群体或许没有特别忠于支付,或者说某个支付品牌,但一定会忠于市场。
此外,支付行业是一个"万金油",支付服务商会对接各种各样的商户,获得各种资源,在市场有需求时,这一群体有能力消除时空间隙,让供需双方平衡。
现象四、移动支付实名制需求增加
呼和浩特一位出租车司机感染了新冠肺炎,然后当地疾控中心通过移动支付来寻找乘坐过该车的乘客,移动支付实名制需求开始凸显。
此后,针对疫情,各地都推出了实名码乘车,其中就有美团等互联网企业的参与。乘车之前需要扫码而后填报个人信息,确保疫情发生之后人员可追溯。
在深圳,公共交通的实名制也开启了,深圳地铁将在16日开始全线网实行实名制乘车,通过乘车码、金融IC卡等移动支付方式就可以不额外进行实名登记了,而深圳通卡、计次卡便需要额外扫描二维码进行实名制登记。
现象五、鼓励移动支付,疫区现金销毁
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附着在门把手等物体上,所以"非接触"成为了刚需,支付也一样。
近期,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中,就提倡刷卡支付、扫码支付等各种移动支付方式结算。
此外,央行范一飞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也要求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收到的现金,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对疫情重点地区的现金采取紫外线、高温消毒等方式,存放14天以上投放市场,对非疫情重点地区的现金要求存放7天以上再投放市场。
央行广州分行则直接销毁现金,按要求,疫情期间,其辖内商业银行将对从医院、农贸市场和公交行业回收的现钞进行全额清分、消毒,做好特殊标识和消毒记录后上交人行广州分行,广州分行将按照相关规定直接销毁、不再投放市场。
现象六、支付线上培训火了
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许多支付机构或者服务商便有收单线上培训。而在疫情发生之后,在整个大环境之下,收单线上培训课程也顺势而起,现在不能去地推,那就先积累。当然,线下服务重在实战,线上培训只能算是辅助。
现象七、提倡"无接触",自助设备、无人零售火了
本文由拉卡拉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zipos.cn/daili/3144.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