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三方pos机支付市场规模
大规模增长时代告一段落,市场进入有序发展阶段。2013年以前,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逐渐培养了人们线上支付的习惯,第三方网络支付市场兴起。2013年开始,第三方支付机构上线金融、航旅等领域的在线支付功能,网络二维码支付交易规模大幅提升,2013-2016年间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10.9%。在这一阶段,面向C端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品牌渗透率占绝对优势地位,并顺势推出信用消费产品;其他支付机构大多针对行业内大客户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并建立个人账户体系发展自有的“电子钱包”。到2017年止,网络支付已经渗入了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民生领域线上支付环节也逐步打通。现阶段,随着监管趋严,市场将进入有序发展阶段,第三方支付pos机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也将初步稳定下来。
02: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结构
移动支付规模占比超一半,银行卡收单规模减小。以往在非现金支付中,线下POS机刷卡是人们常用的支付手段,银行卡收单的规模占比较高(2015年前均超过50%)。随着电商、O2O等领域发展,互联网支付形成规模,至2013年,其市场规模占比将近40%。2013年开始,智能手机以及4G网络的快速普及大大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部分互联网端的支付规模转移至移动端,另一方面,人们在线下扫码支付、NFC支付的习惯养成推动了移动支付规模大幅增长。到2017年,银行卡收单业务规模占比为32%,网络支付总规模占比68%,其中移动支付的部分超过80%。
03 监管趋严,新挑战来临
“断直连”及备付金交存相关政策正式出台。2013年,监管层建立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的基本框架,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银行卡套现、洗钱等风险提高,2015年底开始,监管层开始对备付金存管活动及支付机构业务连接系统出具规范意见,宣布将逐步取消备付金账户计付利息,且非银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该要点在2017年1月、8月明确。至此,备付金存管及跨行清算活动的监管规则成形,要点有: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全额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不计付利息;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第三方支付业务信息流、资金流改变,统一“断直连”。原有业务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设在银行,支付机构可以直连银行处理交易信息,并进行资金划转;部分中小型支付机构由于无银行支付渠道,通过间联银联、头部收单机构等机构处理交易,直连、间联模式并存。政策实施后,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设在央行下,全部交易信息通过银联或网联平台处理,均以间联模式运营。
备付金全额交存,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入受损。收付款双方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由于资金在账户流转中产生一定的时间差,故平台会产生资金沉淀,这部分支付机构预收的代付货币资金即是客户备付金。
在原有备付金政策下,备付金账户设在银行,由银行计付利息,支付机构得到的利息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且由于备付金金额较大,支付机构往往能获得银行的支付通道优惠,变相降低自身的通道成本。为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保证备付金的安全,监管要求备付金100%集中交存至指定机构,且不计付利息,直接使得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并失去与银行间的议价能力。
备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将对支付机构收入产生3-30%负面影响。据估算,2017年备付金利息收入分别占到头部收单机构、中小型支付机构总收入的3-7%、30%,备付金新政策下该部分收入将伴随2019年1月14日备付金100%集中交存至央行而消失;另外,中小型支付机构有20%左右的收入来源于利用客户备付金的沉淀所进行的金融性投资,该部分收入也将消失。对于支付宝及财付通来说,超6000亿元的备付金将全额交存,无法产生利息收入。
“断直连”后,通道成本升高,原有通道营收模式难以继续。政策实施前,部分无银行直连通道的支付机构间联银联的通道成本成本较高,故往往间联大型收单机构。该模式下,中小型支付机构通道成本降低,且大型收单机构可以获得通道收入。“断直连”政策实施后,所有支付机构间联银联或网联,大型收单机构的通道收入消失,必须间联银联的支付机构通道成本升高(网联暂无收费)。但由于通道收入在大型收单机构整体收入中占比较低,且专门以通道收入作为盈利模式的支付机构不多,故“断直连”政策主要对支付机构的成本端产生影响,即增加了支付机构通道成本。
“断直连”使支付机构通道建设能力持平,其他能力优势凸显。新的政策环境下,不同规模支付机构通道端建设能力基本上达到统一,利润空间的整体缩小或将重塑市场格局:支付宝、财付通凭借其强大的客户基础和自有资金维持竞争优势,在零售领域的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竞争优势明显;头部收单机构部分客户资源通过代理商获得,利润变薄可催促其拓展直销模式下的客户,故具有良好客户拓展能力、合作资源的支付机构具有竞争优势;中小型支付机构客户、资金基础较差,可能回寻求其他拓展基础服务市场份额的路径。扩大市场份额、拓展收入来源成为支付机构的主要应对策略。为应对利润变薄的冲击,各类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战略重心转移。中小型支付机构向更加垂直的市场拓展基础业务;头部收单机构加强商户基础的建立以抢占市场份额,或增加商户服务能力以拓展盈利点;支付宝、财付通二者继续拓展零售端的市场,并继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市场发展现状
2010年监管放开支付机构进入,目前规模已超70万亿元。银行卡收单是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在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卡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并获得手续费收入的行为。传统模式中该业务一般在线下完成。由于网络支付的兴起,银行卡收单的内涵已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基于无卡形式的收单,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卡收单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10年,监管层正式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收单业务,并实行牌照监管(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或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改善了行业混乱局面。至此,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银行卡收单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监管层放开后,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交易规模迅速增长,2013-2015年间增长率均超过100%。2016年,面向C端用户的支付工具发展冲击了银行卡收单业务规模,发展速度有所减缓。2017年,银行卡收单交易规模达到70.4万亿元。
线下收单较线上收单占比高、增速快。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市场中仍以线下收单业务为主,其交易规模大致占到80%左右。从下图中可以看到,线下收单的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5.1万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1.2%,增长速度较快。企业端的线上收单业务由于谈判成本高,商户渗透率较低,仍有较大的市场容量。
基本盈利模式
商家手续费为收单业务主要收入来源。进行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大多主要面向B端提供代收服务收取手续费,费率按照市场价格自行协商、调整。而主要服务于C端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财付通)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发卡行的角色,可由清算机构整合其支付接口,对接给收单机构。该类机构并不直接为商户收单,但在交易中也分得一部分手续费。除手续费外,收单机构在向特约商户提供收款服务中还涉及到收款机具、SaaS的销售,并按照具体情况收取费用。
竞争优势
支付机构支付渠道多、费率灵活等成为主要利好因素。银行卡收单市场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及银行是主要的参与者。相比于银行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合作商户拓展服务商、市场调节收费、对接银联/网联获取支付渠道、重视增值服务开发等,在获客渠道、费率、产品支付渠道、增值服务上均有一定的优势。
市场潜力
线下支付规模增长,推动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发展。线下支付在2018年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银行卡收单市场有较大的贡献,原因有二。其一,线下消费整体规模稳定增长推动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发展。随着电商流量触达天花板、网络购物规模增长率持续下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电商交易场景下的竞争格局初定。相反,线下消费规模仍然以较为平稳的速度保持增长,到2017年,线下最终消费总额已超过37万亿元;其二,线下支付中,商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的比例提高。一方面用户将会在更多消费场景中使用扫码支付、NFC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如交通卡充值、高速缴费、医疗缴费、线下机票支付等),另一方面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服务的商户比例将会提高(如街边小商户、小饭店、景区店等),不再限于大型、连锁商户。
信用卡市场发展,利好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发展。近年,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的覆盖面不断拓展,消费者对先行消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消费频次。消费者的消费活跃度不断提升的同时,银行卡消费的习惯也逐渐养成。2017年,国内信用卡的发卡规模达到5.8亿张,使用人数从2013年的1.6亿增长至3.0亿,增长了将近90%。未来,各大银行大力发展信用卡办卡、消费利好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的发展。
线上理财、信贷发展推动支付机构线上收单业务发展。理财、信贷等金融业务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占据着将近20%的份额,在互联网支付中占据40%的份额,是线上收单的主要场景。随着监管层面的政策的完善、市场合规程度的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将会进一步发展,带动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金融场景的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故此,泛线上金融服务的繁荣会有力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收单业务的发展。
理财:2013年余额宝的推出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互联网理财业务的开端,其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继合作银行、P2P等金融机构,上线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到2017年为止,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已突破1.3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
信贷:金融科技在获客、风控环节的优势有力推动了泛线上信贷业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消费分期等线上信贷业务成为常态。2017年,泛线上信贷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57%。
市场发展现状
线下移动支付有扫码支付和NFC支付两种方式。直接服务于个人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用户提供的支付方式有扫码支付和NFC支付两种。在服务中,个人用户需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注册虚拟账户、绑定银行卡,并授权其管理该虚拟账户后续支付行为。该种支付方式多应用于小额、频率高的日常支付场景中,如商超购物、地铁进站。2017年扫码支付交易规模超6万亿,NFC支付近50亿。2017年上半年,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大力布局线下支付场景,2017年Q1-Q2的增长率均超过100%。到2017年底,线下扫码支付总交易规模已达到6.4万亿。2017年下半年,NFC相关创新支付产品开始推出,如京东闪付,为NFC支付的规模提供了增长动力。可以看到,2017Q4NFC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率达到55.5%。2017全年NFC支付交易规模48.9亿元,仅为扫码支付的0.08%,线下支付市场的主要增长因素仍是扫码支付。随着ApplePay支持交通卡绑定、公交/地铁支持二维码进站乘车,预计NFC支付在2018年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
扫码支付中餐饮、商超占比高,交通成为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17年线下扫码市场主要集中于商超、餐饮场景,占比分别达到42.1%、41.2%。相对应地,零售、餐饮行业也已实现较高的扫码支付渗透率,2017年线下消费品领域扫码支付渗透率为71.5%,餐饮行业扫码支付渗透率为 68%。2017年交通行业的线下扫码支付规模占比11.1%,相比于渗透程度高的零售和餐饮行业,扫码支付渗透率低的交通行业(15%)是目前扫码支付商业务拓展的主要市场。
基本盈利模式
支付机构除向B端收取交易手续费外,也通过增值服务营收。面向C端提供线下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较多,但较少直接对用户支付收费,而通过C端支付服务中产生流量、资金及数据沉淀,开发增值业务营收。具体来看,支付机构通常对用户方在一定额度内免费提供服务,超出部分收费;对商家,收取基本的交易服务费以及增值服务的费用。增值服务包括:代理第三方金融产品并对交易分成,提供大数据、广告方案、其他软硬件收费。此外,支付机构通过资金积累进行金融性投资获得利息收入。
发展潜力
政策影响下选择收单服务的商家增多,利好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往,规模较小的商户往往会以张贴个人打印码,用虚拟账户转账方式收款。该种方式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手续费收入。但各类交易限额、分级管理政策实施后,小微商家为保证用户支付成功,保证自身资金周转,也会使用收单服务,如官方收款码、POS机等。故政策的变化迫使更多的商家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务,并支付交易手续费(手续费由作为支付渠道、收单机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按比例分成),利好于第三方支付机构。
趋势1-产业链重构
产业链上各机构连接关系更加清晰。以往竞争态势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上游支付渠道及下游商户资源上的竞争尤为激烈。随着“断直连”政策出台,支付机构在上游对发卡行资源和C端支付巨头的资源争夺上将告一段落。“间联”模式成为定局,支付接口可从银联或网联统一接入,各机构间的连接关系清晰。下游商户拓展上,以往多通过商户拓展服务商、小型收单机构以及专门的第四方连接,为建立客户基础,应对支付业务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支付机构或将考虑以多种方式直接连接商户。
趋势2-业务层基本服务价格走低
“价格战”或将持续,支付“零费率”趋势有所显现。过去几年,互联网巨头不断蚕食市场,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增值服务占据了90%以上市场,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到影响纷纷降低支付服务的费率,以此确保自身的优势。但目前为止,第三方支付机构除牌照以及互联网巨头拥有的C端流量优势外,并无其他可以形成护城河的明显优势。在此背景下,2017年底“断直连”及备付金等相关政策出台,支付机构的基础支付服务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支付机构亟需寻找新的盈利点。我们认为,支付机构在发展利润空间较大的增值服务初期可能会在基础支付服务上进行让利,如牌照审批放款,新进入者也会“免费”提供支付服务从而获客。故在当前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市场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价格战”,少数互联网巨头及增值服务发展势头良好的支付机构以及新进入者或将完全实现“零费率”,并将基础支付服务作为流量入口,构建业务生态圈。
企业经营建议1-建立产业链优势
外延式并购确保市场份额,内生式增长设置转移壁垒。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策略从拓展市场份额以及寻找新盈利点出发。市场份额的拓展可以从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商、其他支付机构以及横向相关产业商户资源的并购方式完成;新的盈利点包括垂直领域的拓展以及各类增值服务的开发,以此为商户设置转移壁垒,提高支付机构自身竞争地位。
企业经营建议2-建立业务优势
不同特点支付机构围绕自身能力向不同方向发展
企业经营建议3-发展增值服务
从大数据、金融、技术解决方案三方面开发增值服务,增加盈利来源、提升商户留存效果。多支付渠道、聚合支付、费率灵活均是经过市场选择后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提供的基本服务。为提高自身差异化程度,做好商户留存,同时增加收入,摆脱当前由于争夺商户资源在费率上恶性竞争的状况,支付机构应注重利用数据及商户资源开发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大致可以分为“支付+大数据”、“支付+金融”以及系统研发三种。
本文由拉卡拉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zipos.cn/daili/6636.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