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拉POS机办理_个人POS机申请_POS机领取—POS机办理中心

品牌POS官网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拉卡拉POS机办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支付新闻

互金玩支付:信贷钱包抢信用卡市场

时间:2021-10-12人气:作者: 互联网整理

互金玩支付:信贷钱包抢信用卡市场(图2)

互金公司的突围尝试,在市场环境如此糟糕的今天,每一次选择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

你可能会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刷到过这样的广告,一消费者在收银台发现支付账户没有余额被瞧不起,但在好心人提醒下注册了某信贷APP就可以进行支付消费,而且还有数十万额度,这俨然代替了信用卡的一款产品是什么来头呢?
 
我们从头说起。
 
自2018年之后,国家监管重拳出击,P2P赛道眼见高楼欲塌,许多互金P2P平台急忙进行转型。
 
转型任务分为两个部分:资金侧和资产侧,许多头部互金平台,资金侧转型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任务。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尤其是自身缺乏品牌、产品、流量优势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互金平台十年累积的互联网客户流量是难以拒绝的肥肉。
 
然而资产侧转型之路却是异常艰难且看不到希望,不仅对像拍拍贷这样的头部互金平台如此,对于所有依然存活和挣扎的互金公司(现在均已改称金融科技公司),皆是如此。

01


转型场景有哪些

互金公司的资产业务转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政策监管方向:利率合规、有明确的消费场景;
 
2.满足互金公司原有客群的金融诉求。
 
在以上条件的框定下,最早在互金行业内新起的转型路径是特定场景下的消费分期产品(非循环授信),如捷信和拍拍贷都曾耕耘过的3C分期、百度和即科分期经营的医美分期、宜信和百度前后统治的教育分期。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大多已经退出,剩下的对比现金贷款业务也成为了鸡肋业务。
 
究其原因,主要为场景很难找,满足这个业务生根条件的场景需要满足行业GMV足够大、笔均消费足够高、服务周期足够短且行业高毛利的特征,这个限定使得满足条件的场景很少,整个互金行业的从业人员翻来覆去搞了几年也只开发出购车、教育、医美、租房、3C这几个场景。
 
这个业务最和谐的生态是场景商户利用消费分期工具提高客户购买力扩大销量,金融公司向商户收取费用,客户免息使用金融产品。但是因为竞争的存在,上述生态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一旦某个场景的经营被发现是有利可图的,势必把狼招来,而后来者参与竞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金融产品价格获取场景商户阵地。
 
最终场景分期业务过渡为向消费者收息(或抬高商品价格),而一旦进入这个生态阶段,金融公司的利润将被无限压缩,因为此时消费者和商户成为了同盟关系,而且消费者还有了商户这样一个更加理解业务和更加有议价能力的代理人。这也是我们看到为什么消费分期业务最终都会走向低利率业务的原因。
 
虽然有很多人鼓吹场景金融风险低于无指定用途的现金信贷业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通过场景引流和获客转化,场景金融的客户信用风险比起现金贷款确实大幅下降,但是有得必有失,这类业务经营的公司不得不去面对更加复杂的场景风险话题。
 
首先,商户跑路直接或形成大规模损失;其次消费者因为服务不满意造成的拒绝还款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当金融在某一个场景成为常态甚至被过多的场景行业人士去研究和解读,来自场景从业人员对信贷体系的攻击远比贷款人要更加有组织性,破坏性也更大。
 
上文中所提到的几个场景均遭遇过此类风险并遭受巨大的操作风险损失,如2018年长安保险踩雷车贷、租房贷款;ABS市场全面退出租房贷款领域;疫情期间韦德等多家教育机构倒闭带来大量消费分期业务呆坏账...数不胜数。
 
作为助贷巨头的拍拍贷在消费分期方向上也进行过尝试,曾推出“拍分期”,进军线下3C消费场景,最终在2017年大规模闭店撤退。

02


信贷钱包百花开

在消费分期此路不通的共识下,越来越多的互金人开始视泛场景下的循环授信“虚拟信用卡”业务(最近市场上新兴的BNPL概念也基本换汤不换药),也被披上了“信用支付、信贷钱包”的外衣。看上去很美,然而在目前看来这条路可能不是中国互金的突围之道。
 
拍拍贷的KOO钱包正是又一个这样的产品,然而在这个产品被设计和推出之初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拍拍贷对它的信心也不是那么足。
 
KOO钱包为上海紫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产品,此公司虽隶属于以拍拍贷为核心的拍拍融信企业集团,却并未出现在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穿透图内,与其没有直接关联。实际上,上海紫河信息技术的主要股东恰为拍拍贷四位创始人:张俊、胡宏辉、顾少丰、李铁铮,持股比例皆为25%。
 
虚拟信用卡业务的起点应该是应该是2015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至今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通过电子渠道开户二类户的账户管理体系。
 
一些电子银行能力比较强的银行如上海银行、众邦银行、富民银行等,均已在二类户体系上推出了开放银行服务,通过对接开放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进行合法合规的信贷发放、资金转移、受托支付...使得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虚拟信用卡业务有了基础的账户能力。
 
依托二类账户和开放银行,已经有许多消费金融和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过虚拟信用卡业务,如小赢科技的小赢卡、招联消金的招联云闪付等,均渐渐淡出了市场的视野。
 
为什么在中国虚拟信用卡业务不成立?我们从风险和商业环境两个维度进行论述。
 
首先从风险维度,这里有必要先科普一些信用卡行业的生态现状:
 
海外的信用卡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年费、收单手续费和循环利息,然而中国的信用卡公司生态完全不是这样,中国的信用卡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循环利息。
 
什么叫做循环利息?就是持卡人因为无法一次性还清信用卡账单而选择分期进行还款,这时候需要向信用卡公司缴纳年化18.25%的循环利息。海外的收单业务大部分由银行(收单行)经营,而国内第三方支付才是主力军。这个生态的好处是激发了大量的移动支付、移动收单、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收单创新,然而坏处是经典信用卡的“授信-消费-收单”模型在国内被破坏殆尽。
 
支付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信用卡公司的交易有不小的比例是套现交易,也就是信用卡授信并没有被用于消费,而是通过刷卡头、M-POS等收单设备转成为现金到达了持卡人手里。而套现才是和循环付息最直接的伴生,也就是说套现者或才是信用卡公司的衣食父母。
 
所有信用卡公司的白金卡、信用卡权益都是一层画皮,真正养活信用卡公司的是套现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各式POS刷出的现金,以及因为还不起而缴纳的利息。而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几乎所有的信用卡公司都反对套现,这也许是世间罕见的称自己的衣食父母为洪水猛兽的行业吧。
 
对比经典信用卡业务可容忍坏账率的指标(7%),中国信用卡公司大部分都差着一大截(招行仅1.3%),为什么客群不下沉?除了监管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上文论及的中国信用卡生态,在中国信用卡业务客群下沉后的风险指数增长不是线性的,而是几何级数的!
 
客群下沉不仅会带来更高的客户信用风险,同时也会带来伴生的收单风险和欺诈风险,如规模化通过恶意套现进行非法经营。
 
信用卡公司在客群划层上的刚性,才在前些年给予了中国互金公司生存空间。在互金繁荣的时代,互金公司用最直接的现金投放方式发掘了中国次级(Sub prime)信贷市场这座金矿。这个行业的利率边界大致就在年化36%利率水平上下。

03


产品本身存在悖论

也正是因为这座金矿的存在孕育了拍拍贷、乐信这样的次级现金贷款公司。然而由于监管将资金侧限制在金融机构后,个贷投放利率上限被压缩至24%。
 
对比信用卡循环利率18.25%,互金公司现金贷款业务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收息不足造成风险管理目标提高,可经营客群被大幅压缩;已经无力再吃进其他风险,而虚拟信用卡业务对比现金业务必然带来大规模的收单侧风险,而且这个风险会随着业务的推展,收单侧参与者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且永远不能被缓释。
 
而从生态维度看这个产品,更加不觉得KOO钱包、KOO花卡这样的产品有任何的生存空间。虚拟信用卡产品是一定需要广泛的收单阵地作为支撑的,否则客户申请了额度没地方用这个产品还有什么意义?在目前中国收单支付市场环境,从头搭建,那基本属于为了一碟醋买两斤螃蟹吃了,完全不具备操作性。
 
拥有这样收单阵地的企业国内有且只有三家:银联、支付宝、腾讯。其中,支付宝在蚂蚁金服鼎盛时代的思路是全产业自营(所以有了花呗的成功),现在也只是对部分互金授信(发卡)机构开放,所以我们看到KOO花卡目前支持且主力宣传支持的支付方式为微信支付。
 
然而微信支付是现在几乎所有在此业务范畴内的银行、信用卡公司、消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能进行的选择,所以可想这条收单赛道的拥挤程度,另一方面是这些授信(发卡)机构向腾讯的议价能力。
 
拍拍贷作为上述四类公司处于最末游的金融科技公司,无论资金成本还是品牌影响力都不具备优势,何能在这一条唯一的主赛道上进行竞争?即使是能在这条赛道上杀出,可千万别忘记这个赛道的拥有者还有一个叫做微众银行的干儿子,干儿子也是儿子啊!

当然, KOO钱包根本就不会死于上述这种高大上的死法,这个产品根本就不存在广发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首先优先级(Prime)客户根本不会选择这个产品,因为有利率更低、品牌更好的金融机构为他们提供授信服务。而次级客户的需求是现金:是付房租、是给家里寄钱、是各种不时之需,虚拟信用卡产品根本满足不了次级客户多样化的现金需求。而且在市场上已经充斥着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的现金贷款产品的时候,虚拟信用卡产品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KOO钱包这样的产品投向市场,大概率会换回来大量的套现资产,而在缺乏善意套现资产(上述不时之需引发的现金需求)分母支撑的情况下,恶意套现资产(主观套现,且大多表现为收单侧组织)是极其危险和不稳定的,大数法则无法形成且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此前有一款和KOO钱包极其类似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虚拟信用卡产品投放后,套现比率超过80%且风险无法控制,半年后就草草下线了。
 
互金公司的突围尝试,在市场环境如此糟糕的今天,每一次选择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
本文由拉卡拉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zipos.cn/zhineng/29430.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
标签:

本类推荐